国家体育场地二级施工资质

健尔体育

 

 

健尔园林

 

电话:0731-85826330

 
     

 
   
 

 
当前位置:HOME > 新闻动态
加快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

发布时间 2009-05-06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将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体育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是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它肩负着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我区新兴文教区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体育设施是开展全民体育运动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抓好群众体育,重中之重是建设好群众健身场地,方便群众就近就地参加体育活动。根据区委、区政府的要求,我区要在2009年建成浙江省体育强区,而体育设施是创建体育强区的一个硬性指标,必须全面完成村、社区体育设施建设,镇设立一个国民体质监测点,村、社区普遍拥有一场(灯光球场)、一室(体育活动室)、一点(健身苑点)等体育场所。对照要求,我区的差距还很大。

从2005年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统计来看,浙江省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数为7.88个,温州为5.69个,列全省第十位,仅高于舟山(5.56个)。浙江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51 m2,温州为0.82 m2,列全省第十位,仅高于丽水(0.49m2)。而在温州市11个县(市、区)中,瓯海区非标准体育场地为131个,列全市第八,仅高于泰顺(110个)、文成(45个)、洞头(44个),场地面积为61563O,还少于文成(70975O),占地面积82379O,还少于泰顺(109355O);标准体育场地345个,列全市第二,但除了高教园区109个,温州中学22个,瓯海本级标准体育场地数在全市尚处于中下水平。近几年来,我区积极开展创建省体育强镇工作,2006年和2007年瞿溪、丽岙、梧田、娄桥已创建为省体育强镇,现全区健身苑点总数约有100多个,健身器材约有1500件,但总体上体育场地设施与我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及群众对文体活动的需求还相差甚远。为此,我为我区的体育场地建设及全民健身运动提几点建议:

一、搞好建设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组织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006年5月,区委、区政府下发了《关于开展创建“浙江省体育强区”的实施意见》,为我区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保证,但在实践中,《意见》的精神还没有很好地得到贯彻与落实。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区的体育场地已远远不能满足群众健身锻炼的需要,必须按照实际抓紧做好体育场地建设规划,加大投入,早日建设。发改、规划、城建、土地等部门要重视体育场地的建设;学校应按教育部门规定的校舍规划定额建设运动场和其他场馆;在建设居民小区时,应把体育活动设施列入新建、改建的统一建设规划中。

二、把握舆论导向,营造科学健身的良好氛围

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发展是体育场地建设的原动力,今年是奥运年,我们要紧紧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搭乘奥运快车,把握社会舆论导向,“时时寻找宣传机会,处处搭建宣传平台”, 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专栏、简报等载体广泛宣传“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请人吃饭不如请人出汗”等思想,唱响“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的主旋律,引导全社会树立“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健身理念,营造有利于加快群众体育发展的社会氛围;同时,文体部门要充分发挥专业职能作用,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民众爱好,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紧紧围绕“健身、和谐、发展”的主题,以区第四届全民运动会为抓手,精心组织各种比赛和活动,引导和激励全区人民积极投身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尝试和体育健身的浪潮。

三、整合体育资源,有效发挥体育场馆的设施效益

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场地应当对群众开放,为群众健身服务,实现资源共享。我区共有476个(2005年普查数据,含高教园区、温州中学)体育场地,约70%的场地在教育系统,其中的标准场地约85%在教育系统。由于涉及场地的维护资金、安全、管理等原因,教育系统的场地基本上不对外开放。学校的场地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向社会开放,以充分发挥社会效益,缓解我区体育场地少的矛盾。学校体育场地的开放应遵循以点带面原则逐步开放,在这方面宁波市的慈溪和舟山市的普陀区都已有成功的先例,但前提是要由区政府牵头,组织财政、教育、体育等部门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由财政落实专门的经费,以确保学校体育设施的安全有序开放,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

四、拓宽投资渠道,坚持体育场地建设投入多元化

体育事业属社会公益性事业。对于面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体育公益性事业,政府作为主体不能变,但也不能再走财政拨款的“独木桥”,大型公益性体育场地投资大、运营成本高、回报期长且回报率低,应由政府投入为主;中小型回报率较高的体育场地应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小型的群众性体育场地建设,特别是镇、街道村和社区的体育场地设施,应采取“国家拨一点、集体出一点、社会集一点”的三个一点办法加快建设,克服因国家投入不足,体育场地建设跟不上人民群众体育需求的状况,促进我区的体育事业发展。

加快体育事业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全民健身工程是政府的民心工程。我们要抓住机遇,搭乘奥运快车,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 “浙江省体育强区”的实施意见精神,想方设法突破体育事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创造条件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为实现体育强区的建设目标,促进我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而积极努力!

 

相关内容
  • 加快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 2009-05-06
  • 喜报:公司获得国家体育场地设施工程专业承包二级资质 2012-04-19
  • 体育场地设施工程专业承包贰级资质证书 2014-11-27
  •  

    地址:长沙市开福区金泰路199号富湾国际5栋3202室   邮政编码:410008

    电话:0731-85826330 传真:0731-85826331 E-Mail:hnje_sports@163.com  技术支持:创星专业网建  湘ICP备12011108号-1

    备案图标.png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1005号

    网站管理